12月12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怒江州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向各界介绍了怒江70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954年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宣告成立,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各族干部群众承关爱而奋起、化感恩为力量,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实现了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从“封闭落后”到“幸福美丽”的历史巨变。生动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丰硕成果怒江实践。先后制定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现行有效的17个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傈僳族民歌、独龙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并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怒江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深入人心。怒江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有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怒江样本。建成1个全国、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示范创建,怒江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泸水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独龙江乡边境派出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涌现出人民楷模高德荣、“索道医生”邓前堆、“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桑南才等2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武警怒江支队等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感恩绘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怒江画卷。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得到璀璨发展;系统推进“幸福花开”工程,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稳步抓实“润土培根”工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成效明显。建成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4个示范工作室和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各族群众全域自发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怒江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共产党的好说不完”等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奋力开创人类减贫史上“一步跨千年”怒江奇迹。怒江州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通过苦干实干,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建成怒江州减贫交流中心,生动展示怒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成功举办两届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为全球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怒江气象,不断发展壮大优质中药材、畜禽、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稳定增收。建成了泸水阳坡、福贡秘境湾等3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9个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412个州级绿美村庄,乡村环境大幅提升。泸水市同心社区红色物业被列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独龙江乡、共兴村等1乡4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站在新征程上,怒江各族儿女将始终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